高铁智能化勘测有了“中国方案”

中国青年报

  当前,高铁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选择最多的交通工具之一。凭借高效、安全、舒适的突出优势,中国高铁更是被欧亚大陆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“新四大发明”之一,成为了一张架通天堑、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。

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,投产新线4100公里,其中高铁2082公里。截至2022年年底,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.5万公里,其中高铁4.2万公里。2023年,全路预计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,其中高铁2500公里。
  飞速建起的高铁网络像一条条血管,为中国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。但由于发展速度迅猛,且建设过程跨度大,遇到的地质环境复杂,高铁在建设及运维过程中,必须建立大范围高精度控制网,并对铁路轨道进行精确测量。
  长期以来,铁路工程的勘测设计、施工、运营、变形监测等各个领域涉及导航定位技术的,仍以GPS导航定位技术为主,存在地下空间无信号覆盖、不够精准等问题。
  不过,随着国内勘测和卫星技术的持续发展,2020年7月,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完成全球组网并正式开通。这也让建立“中国标准”精密测量控制体系成为可能。
  近日,历经三年多时间研发,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铁四院”)牵头承担的《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》基本完成。据悉,这项成果解决了中国铁路勘测设计、施工、运营、变形监测等方面完全依赖GPS的问题,基本实现北斗全替代,是交通领域探索“中国方案”的一次突破创新。
  铁四院勘察院总工程师曹成度介绍,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工程测量主要优势体现在卫星导航的自主可控。北斗导航技术可以通过地基增强来实现高精度定位,把所有的定位都放到施工、运维、建造各个环节,应用的范围比原来传统卫星导航更加广泛。
  目前,铁四院课题组已完成铁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技术研究,自主研制了整套基于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的软硬件系统,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多项企业标准和作业指导书。统计数据显示,铁四院课题组已累计申请相关专利31项,发表高质量论文34篇,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。
  事实上,早在2012年中国高铁建设方兴未艾之时,铁四院就率先在铁路勘测中使用激光点云设备。航空遥感技术开启了中国高铁智能勘测序幕,见证了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。
在曹成度看来,近些年,随着机载雷达、无人船、倾斜摄影、无人机等新兴测绘技术的逐步普及,以往需要翻山


移动版 网页版